Lazy loaded image
如何设定北极星指标
字数 4174阅读时长 11 分钟
2025-9-28
2025-9-28
type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Multi-select
优先级
重要度
状态 2
预计结束时间
添加日期
URL
状态
分类(人工)
总结(AI 摘要)
status
notion image
💡
本文内容灵感来源于 Lenny Rachitsky,算是个人的手册版。
有兴趣的可以读原文:
本质上,选择北极星指标类似于摩托车驾驶的基本原则:你的注意力指向哪里,你的行动就会朝向那里。向右看,自然向右行驶;向左看,则会向左偏移。这种注意力与行动的紧密联系是不可避免的。
北极星指标之所以关键,正是因为它作为组织所有决策的核心标准。无论选择何种指标,公司的资源和智力资本必然流向该方向。对Airbnb、Netflix和Uber等企业而言,这种战略在初期阶段证明了其非凡效力。然而,这种方法并非没有风险——长期过度关注单一指标可能导致短视行为,忽略战略机遇,甚至损害用户体验。以下,我将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,为北极星指标的选择、优化时机以及调整策略提供实证指导。

北极星指标分类

北极星指标可清晰地分为六大类别:
  1. 收入(ARR、GMV等):直接财务表现——约50%的企业优先考虑
  1. 客户增长(付费用户数、市场份额):付费客户基础——约35%的企业关注
  1. 消费增长(信息发送量、预订数):产品使用强度——约30%的企业重视
  1. 参与度(MAU、DAU):活跃用户规模——约30%的企业监测
  1. 增长效率(LTV/CAC、利润率):资本效率——约10%的企业优化
  1. 用户体验(NPS):客户满意度和产品易用性——约10%的企业跟踪
对初创企业而言,最适合的北极星指标是什么?我对40多家成功成长型公司的高管进行了调研,收集并分析了相关数据,为企业提供了实用的选择框架。

北极星指标选择框架

核心问题是:今日提升哪个指标能最有效地加速企业增长飞轮?如下所述,确定最佳北极星指标(NSM)——即从上述六类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——主要取决于业务模式、产品增长机制和用户使用方式。

1. 市场与平台类企业

最佳北极星指标:消费增长
市场和平台通过使用量获利——平台交易量直接影响增长速率。AirbnbUberLyftCameo等按交易抽成的平台,将交易量(预订天数、乘车次数、订单数)作为关键指标。
TwilioPlaid等按使用量收费的平台则聚焦于活动指标:消息发送量和银行账户连接数。表面上,GMV看似更合理的选择,但正如后文所析,以收入为NSM可能导致战略偏差。

2. 付费增长驱动型企业

最佳北极星指标:增长效率
对于绩效营销驱动的业务,关键指标通常是利润率或LTV/CAC。Blue ApronCasperHims等实体产品公司优化利润率,因为它们面临多层成本结构。单位利润提升直接加速发展。
同时,Calm等纯数字产品公司,由于主要支出用于数字广告,往往将LTV/CAC作为核心指标。部分企业还考虑"投资回收期",以优化资本效率。

3. 基于团队的B2B产品

最佳北极星指标:参与度和/或客户增长
协作工具公司如CodaSlack采用自下而上增长模式,通过吸引免费用户,促使他们邀请同事,在使用达到临界量时转化为付费计划。这种策略的逻辑性不言而喻。
这类公司根据成熟度和增长阶段,选择不同指标:初期关注参与度(Coda的"DAU14",HubSpot的"WAU"),中期转向付费用户(Airtable的"周付费席位",Asana的"周活跃付费用户"),成熟期则追踪付费团队(Slack的"付费团队数",Dropbox的"商业团队数")。显而易见,成熟度和销售导向性越强,越倾向于客户指标而非参与度。

4. UGC订阅型产品

最佳北极星指标:消费
以内容创作为核心驱动的产品,如TwitchLoom,优化消费指标(如播放时长或观看次数)比参与度更有效。原因很简单:内容分享与消费构成增长飞轮的核心。
消费与参与虽然相似,但前者具有更高的主动性——创建内容而非仅仅访问网站。显然,高消费率直接促进内容分享,进而推动增长。

5. 广告驱动型企业

最佳北极星指标:参与度
所有通过网络流量盈利的企业,如FacebookPinterestSnap,都必然选择参与度作为北极星指标。
关键在于时间维度的选择:DAU、WAU还是MAU。FacebookSnap聚焦DAU,因社交媒体已成为用户日常;Pinterest则选择WAU,认识到用户不需每日使用;Spotify播客业务采用MAU,反映了用户零散的收听习惯。这种选择反映了对用户行为模式的深刻理解。

6. 消费订阅产品

最佳北极星指标:参与度或客户增长
DuolingoTinderStrava等消费类订阅产品通常选择参与度或客户增长作为关键指标。DuolingoStrava重视参与度(分别为DAU和MAU),这源于其免费用户转付费的业务模式:参与度提升直接转化为付费用户增长。
另一方面,TinderSpotifyWebflow则专注于用户增长。值得注意的是,Tinder关注付费账户比例而非绝对数量,这是对高流失率的明智应对;Patreon通过追踪高收入创作者数量来推动增长;Spotify则在其复合业务模式下同时关注参与度、客户增长和消费。这种多元化策略显示了其业务的复杂性。

7. 体验差异化产品

最佳北极星指标:用户体验
某些产品的竞争优势完全依赖用户体验——包括满意度、便捷性和实用性。这类企业必须采用质量导向的北极星指标。
RobinhoodSuperhuman采用净推荐值(NPS)衡量用户推荐意愿;Duolingo则使用CEFR框架评估语言能力。这些指标的选择直接反映了产品价值主张的本质,对其战略方向具有决定性影响

特别案例:非标准北极星指标

虽然多数公司遵循上述分类,但某些企业采用的北极星指标更具特殊性,专为其独特业务模式量身定制。
例如,Shopify关注"活跃商家"而非交易量,这是因为其收入模式同时包含交易提成和订阅费。这种策略使他们能通过高利润的经常性订阅收入实现持续增长。
Patreon采用我称之为"激活供应量"的指标——即"收入超过特定阈值的创作者数量"。这一指标之所以重要,在于这些成功创作者能有效推动平台增长。
视觉协作工具Miro将"协作板数量"作为核心指标,反映了其增长战略依赖于组织间的病毒式传播。
B2B分析平台Amplitude专注于"每周学习用户"(每周创建和分享至少三张图表的用户)。
流媒体巨头Netflix选择"每月观看时长中位数"而非用户增长,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发现使用深度直接影响留存率。
值得注意的是付费用户与活跃付费用户之间的差异。AsanaJIRA关注每周活跃付费用户,而AirtableSlack则只关注付费用户总数。这种区别可能源于对用户行为的不同理解:不活跃的付费用户往往流失率较高,因此追踪高价值活跃用户更有意义。

任务导向法:通过"待完成工作"确定北极星指标

选择北极星指标的另一种方法是问自己:用户雇用我们的产品完成什么工作?
"待完成工作"框架(由克莱顿·克里斯坦森提出)关注客户试图完成的核心任务,而非简单的客户画像。这一方法能识别用户行为背后的真正驱动因素,进而以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方式进行优化。北极星指标应衡量在完成用户核心工作时的关键成功因素:
Plaid的核心工作:将银行账户链接到应用程序 → 关注"链接的银行账户数"
Miro的核心工作:实现远程团队协作 → 关注"协作板数量"
Twitch的核心工作:观看游戏直播 → 关注"五分钟游戏"(连续观看5分钟以上的用户数)
Lyft的核心工作:快速搭车到达目的地 → 关注"搭车次数"

收入能否作为理想的北极星指标?

现金为王——我调研的初创企业中约有半数将收入作为北极星指标。这部分源于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希望掌控自身命运的需求。但收入真的是最佳选择吗?
AmplitudeFigmaNotionPatreonSuperhuman等公司积极将营收(ARR、GMV或普通收入增长)作为北极星指标,而AirbnbMiroNetflixTinderSpotify则有意避开收入指标。原因包括:
  1. 收入增长通常滞后且难以直接操作。 以Airbnb为例,收入受汇率、入住时长和房东定价等多重因素影响。相比之下,关注"预订间夜数"等更直接的指标能让团队更清晰地衡量工作成效。
  1. 过早关注收入可能导致短视决策, 如过度优化定价或不敢降价,最终损害长期业务增长。
  1. 收入目标往往缺乏激励性。 人们加入公司通常是为了特定使命,而非纯粹增加收入。相比之下,付费客户数等指标更能激发团队热情,因为这直接反映了产品价值的创造。
虽然收入终究是所有企业的关注点,但将其作为唯一北极星指标有诸多弊端。一个更明智的问题是:哪些指标是收入的领先指标,且更容易跟踪和优化?

通常只有一个北极星指标

有些人告诫我们不要使用单一的北极星指标, 认为这样 很可能会过度依赖某一方面的业务,从而限制公司的发展。但大多数公司仍然围绕唯一的指标(特别是如果不包括收入)进行调整,因为这是产生明显影响的最佳方式。有了这个唯一的焦点,整个公司的规划和决策战略往往会更有凝聚力。
拥有多个 "北极星指标 "的公司通常只在质量指标(如Superhuman、Slack、Duolingo)上叠加指标,或拥有多个目标不同的产品时才会这样做,如Spotify在订阅音乐和付费播客方面的做法,同时关注客户、参与度 消费。
notion image

校准输入指标,确保输出指标准确无误

您或您的团队很少能直接或单独影响北极星指标,如增加活跃用户或增加收入。相反,这些指标是 团队日常工作的 产出 ,例如提高流量的转化率,或通过投放更多的谷歌广告为网站带来更多流量。这就是为什么这些指标被称为 输出 指标和 输入 指标。有了 "北极星指标"(输出指标)后,下一步就是将该指标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,并决定投资于哪些指标(输入指标)。
例如,我在 Airbnb 工作时,我们的北极星指标是 "预订间夜"。这个指标太宽泛,不容易制定路线图。你从哪里开始想出如何增加人们预订旅行次数的点子呢?相反,我们列出了 为这一较高层次指标提供反馈的输入 指标。例如,如果你提高了客人转换率,增加了更多 Airbnb 房源,或提高了网站访问量,你就会增加预订的住宿天数。有了这些细化和可操作的输入指标,你就能真正提出具体的想法,并将其作为团队的目标(如 "第一季度在平台上增加 10,000 个新住房")。与此同时,整个公司仍然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北极星,而这些团队的每项工作都是为北极星服务的。
无论何时,只要你有了 "北极星指标 "的候选指标,就应确定是哪些杠杆推动了这一指标,然后围绕这些 输入 指标进行构思 。以下是我上文概述的六类 "北极星指标 "的输入指标集(并非详尽无遗):
notion image

北极星指标的动态演变

即使在成熟企业中,北极星指标也非固定不变。我的研究显示,约25%的成熟公司最近已经或即将调整其北极星指标,反映出战略重心的转变:
  • Dropbox:从消费者导向的MAU转向B2B环境下的付费客户增长
  • Figma与Uber:放弃收入指标,转而聚焦市场份额扩张
  • Spotify:播客业务推出后,将重心转向用户消费行为
  • Netflix:多次战略转型,从DVD邮寄效率,到流媒体使用频率,再到现在的月观看时长中位数

初创企业的关键指标选择

对于寻找产品市场契合点的初创企业,核心问题只有一个:你是否在创造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?此阶段,群组留存率(Cohort Retention)是最具指导意义的指标——用户是否持续使用你的产品?这一基础不稳,其他一切指标终将失去意义。

战略与指标的辩证关系

北极星指标必然随企业战略调整而演变。它不仅反映你的战略重心,更直接影响团队的专注点和执行方向。因此,北极星指标即是战略的量化体现,而战略也通过北极星指标得到具体落实。两者相互定义,缺一不可。
 
上一篇
如何构建评估系统-PM 必看
下一篇
不同商业模式的计算方式